① 聚酯多元醇脱水(在脱水釜中进行):用Mn2000(羟值53-59,mgKOH/g,溶点40-50℃)的聚酯,加热熔化后在带搅拌的不锈钢或搪瓷釜中,脱水温度100-140℃(聚醚100-110℃),以余压5mmHg进行真空脱水30-60分钟,使其含水量<0.05%(从视镜可观察脱水情况)。为使罐内液体充分脱气,可间歇开停搅拌装置,抽一段时间真空后,可停止反应罐加热,使料温降至70-80℃。
② 予聚体合成(在反应釜中进行);制品的性能取决于所用的原材料及其配比和加工工艺。先按性能要求,如温度、受力情况和接触介质及使用寿命等选择合适的原材料,再按要求硬度选定合适配比及工艺条件(如混合温度、浇注和脱模时间及硫化条件等)。为保证予聚体的质量,聚酯脱水及予聚体合成最好不在同一釜中进行,予聚体合成反应在干燥氮气保护下进行。为防止反应剧烈、温升过快,须备有冷却装置。建议加料顺序:先加TDI后加聚酯,如反应剧烈,聚酯可分次加入,使反应过程平稳,反应温度容易控制,合成的予聚体中游离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较低,结构较规整。使其保持在80&#177;5℃,反应1-2小时,分析异氰酸酯基含量。在可能条件下也可购买符合要求的国内外品牌的予聚体。
② 浇注工艺:在B料罐中加入MOCA(熔化温度>110℃)启动各组分的加热系统,使A、B料均达到要求温度并各自循环,A料如需要可先进行真空脱气,达到予聚体中无气泡,按配方要求通过调节计量泵的转速和排量,使A、B料达到要求的混合比。启动浇注按钮,则A、B料在浇注头的混合腔中通过高速 的混合使之混合均匀,当排出的混合料在透明软管中不含气泡时即可往模具中浇注(模具及辊芯已经预处理,并预热至80-110℃)。当两浇注相隔时间较长时(超过釜中寿命1/2)需用清洗剂(二氯甲烷或三氯乙烯)对混合腔进行自动清洗(由电脑程控器自动控制)。当浇注停止时,A、B原液即自动转为各自循环状态,回到各自料罐中。
(3) 熟化及后处理:
① 成型硫化(模型硫化),胶辊在脱模前在模具中硫化过程,其温度可选择在其化学结构不发生破坏的前提下,尽可能高一些,以加快扩链交联反应,缩短脱模时间,提高模具和设备利用率,常以100-200℃,60-120min为宜。
② 后硫化:指胶辊脱模后继续加热硫化的过程,温度稍低于成型硫化,以90-110℃,3-10小时为宜。
③ 表面再加工:根据要求在加工设备上进行车削或磨削加工。
(4) 注意要点:
① 模具结构合理,装配可*,分型面无漏胶可漏气。
② 温度平衡,要求模具、辊芯及胶料的温度基本相同,模具各部位温度基本一致。
③ 胶料的浇注点可在辊芯或模具边缘,应保持固定不变,以不产生气泡为宜,为防止裹挟气泡,模具可适当倾斜使胶料沿壁而下。
③ 扩链系数的影响: 胺类固剂(MOCA)与予聚体中NCO的当量比(NH2/NCO)对胶料物性影响明显 一般以0.85-0.95%为宜。 对于MOCA交联体系一般应保持NCO稍过量,可使弹性体制品具有合适的交联度,当扩链系数为0.88时,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达到较好平衡,弹性体的综合性能最佳:当到1或更大时,因MOCA的增塑效应,且化学交联和氢链的减弱,强度明显降低,且永久变形较大。(故实用为保险,则扩链系统常取0.85)。